在诸多问题中,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细心的人士会发现,今年1月某网站评出的“2011年内地影片票房亏损前十位”和“十大最差”榜单上,中小成本电影占了大多数。榜单显示,投资2500万元的电影《惊情》(原名《荒原惊情》),票房收入仅为10万元,收益比约1/250,位列榜首。由陶虹监制的影片《米香》,上映不到一周,就被迫下线,全国票房不到10万元,收益比约1/50;《异空危情》投资高达3000万元,票房仅150万,收益比不过1/20;此外,《复兴之路》、《老虎都要嫁》、《打擂台》,王小帅执导的《日照重庆》,以及张瑜复出大银幕的首部作品《庐山恋2010》等均榜上有名。新影联总经理黄群飞告诉记者,位列亏损前十的影片除了《日照重庆》和《庐山恋2010》之外,基本都没听说过。
对于亏损原因,黄群飞认为分为几种情况:类似《米香》、《惊情》这样的影片首先在营销宣传上做得比较少,“我们都是在活动中听说要上,就问什么时侯上映,据说是第二天,事先连我这个院线老总都不知道,观众怎么会知道呢?”而投资2000万的《日照重庆》,有知名导演王小帅和大明星范冰冰、王学圻撑场,宣传工作做得也很足,但最终还是以300万票房惨淡收场。分析原因,黄群飞直言王小帅的电影商业性不强,主要偏文艺;另外,选择11月份淡季上映,也是票房不高的重要原因,“观众刚刚被国庆期间的几部大片洗礼,又要等着看12月份的贺岁大片,因此11月份有一个消费的瓶颈期,票房整体表现都不是很好。”对于张瑜的复出作品《庐山恋2010》,黄群飞则认为问题出在题材上,“现在电影观众主体是年轻人,电影对年轻人是一种时尚,这种类型的爱情片要赢得市场是很难的。”
道理虽然如此,但看到这样的榜单,中小成本影片显然是落寞的。不仅榜单中的影片,在2011年,除了《人在囧途》、《失控》等少数影片以小搏大,获得了票房奇迹,大多数中小成本影片都遭遇了昙花一现的窘境,像《绝命岛》、《迷城》、《我是植物人》等中小成本影片都是安静地上映,又落寞地下档。在大片横行的年代,中小成本影片深谙“惹不起,躲得起”的道理,然而,即便是躲开了大片,这些影片的表现依旧疲软。中小成本电影不禁呐喊:为什么赔钱的总是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电影人、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认为,影片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美国,院线会百分百播放自己制作的电影,而在中国,除了我们自己的电影能占到四分之一外,还有好莱坞等其它地区的电影抢占我们的市场,所以我们的电影更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黄群飞也对记者强调了影片质量和发行的重要性,“小成本电影一定要靠口碑才行。要在题材上吸引观众。发行宣传不够,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宣传不到位,临上的时候再宣传,观众都不知道,像这种片子的发行一定要走市场长线,而走长线口碑必定是很重要的。不能像大片一样一哄而上,那肯定被淹没掉了。”
谈到深层次的原因,黄群飞指出,尽管这两年的影院和银幕数增长很快,观众人次也在迅速增长,但总体来说还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是那么大,到年底了几部大片都排不下,中小影片都更没有空间。“我们拍了500多部影片,到院线也就100多部,当然这个也不要着急,就像好莱坞一样,你刚刚起步,市场不可能细分,观众的看电影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将来慢慢地观众人数多了,就会有一批人关注中小成本影片、文艺片了。”
如此说来,在目前大片独霸的市场现状下,中小影片就只能坐以待毙吗?张宝全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是一个较好的投资产品,尤其对一个新的影视公司更是这样。他预测,未来电影要重新洗牌,谁主沉浮,主要是看中小成本影片的表现。“不是只有大制作才能有高收入和高回报,小成本电影也有自己的路子。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小成本影片在开拍初期就要定好自己的受众人群,根据自己的特点针对特定市场搞不同的营销模式。”他提出可以仿造美国的小成本电影《女巫布莱尔》那样选择事件性营销模式,利用如今发达的网络营造话题,引起观众的兴趣。而深谙市场运作的黄群飞则建议中小影片在拍摄前期就要考虑到市场,有明确的市场目标,掌握好投入成本,包括拍摄成本和宣发成本,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在营销上不能跟大制作比,投入不应过大,所以在档期上要做足“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