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没有出路还要“艺考”?
四十平米大的半旧房间,一台高内存台式电脑,石灰墙壁上乱七八糟的梵高式涂鸦,这是“北漂”周礼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的暂栖地。这幢楼龄20多年,外表呈现灰黑色的居民楼里聚居着十几个和周礼同属“80后”的“艺漂”。
周礼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高职班,依靠个人“揽私活儿”拍小片子生存,“说好听点,我们是soho一族,说白了,就是待业青年。”周礼坦言,“吃两顿,饿一顿”是“艺漂”们的日常生存状态,像他这样的“艺漂”在北京至少有上千人。
大型高校BBS水木社区曾热议过“艺漂”生存边缘化的问题,ID为lovely的网友表示,她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系,经历了一段“失业”状态后,最后选择在一个小广告公司当普通文员。
Lovely的真名叫张幻幻,她坦言,她们年级一个班大约20个人,但因为就业困难,最后能够从事本专业的不到5个,“最好的就是在电视台当当舞美”,其余不是做自由职业者,就是做着和专业不相关的事情。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在2011年度电影学院招生通讯中表示,面对就业形势,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都从事艺术工作,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隐形就业”现象。
百度贴吧“艺术生”专版中关于《地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最新数据显示,55%的被调查者从事的都是和艺术专业无关的工作,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由职业的“艺漂”状态。同时,80%的被调查者认为艺术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据了解,以山东省为例,去年其一般专业有效就业率不足50%,甚至多数维持在20%上下,艺术类尤其是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用“惨淡”来形容,部分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就业率很难达到10%,有的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率为零。
应届生网职业顾问小林表示,因为艺术生就业的形势艰难,70%的艺术生在毕业选择职业时,关注更多的并不是专业相关问题,“希望更多的艺术考生在关注就业形势后,再选择投身艺术高考”。
王黎光认为,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生活中大部分人却并不是去做数学家的,学习数学只是在于培养人的思维结构和逻辑能力。同理,艺术院校的学生选择经商或是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生活的磨练,能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更多的阅历。
“艺考”培训圆了谁的梦?“高分速成”惹争议,专家呼吁对这一暴利产业加以规范
刚刚从北京赶来的艺考生李文文上周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影视戏剧文学专业的考试。据悉,上戏本科招生中的影视戏剧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媒体创意三个专业率先于上戏华山路校区开考,报考学生近1000人。
尽管报考人数比往年略有下降,但“艺考”培训生意却依然十分红火。每年二、三月,北京、上海等艺术院校的门口会聚集着各路培训机构的“托儿”,他们见人就塞各类印刷品,“艺术类考试三十天速成”,“名师教学,保你过关”等广告语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