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试是最后一场专业考试,不仅难度更大,考核也更加严格。评委都是正高职称的专家,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把关严格。考试内容不仅有基本功、技巧技术组合、个人表演等规定内容,还有1分钟的即兴表演。尤其是即兴表演,具有很大的挑战性:5个考生一组随机抽题,试听10秒钟的音乐之后,就要完成1分钟的表演。今年的即兴表演考题有《下雨了》、《孤独的大雁》、《我是小泥人》等。
“对考生来说,个人表演是‘有备而来’的,而即兴表演是对他们真正的考验。我们给出的题目,如小猫、小狗、大雁等,均来源于生活,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生活常识,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听音乐起舞的肢体动感。”苏自红说。
三试考核结束后,民大舞蹈学院按照1:3的比例发放文考证;高考结束后,视情况划定文化考试分数线,凡是上线的考生,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在考试的过程中,民大舞蹈学院实行了严格的考试制度,杜绝作弊:评委和考生一走进考场,手机信号自动屏蔽;评委由招生办指定,每日随机组合;评委手中的评分表只有3项基本信息:民族、性别、身高;每组考试完毕,现场由招生办人员用胶条封上所得成绩;当晚,在专门的成绩录入室,两组工作人员分别录入成绩,如有不同,系统会自动提醒,进入系统的成绩如要修改,需招生办的3把钥匙同时启动;三试成绩公布时,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我们要争取做到作弊的可能性为零。”格日乐图说。
生源质量不稳定,良将难求
2月17日,一试第一考场个人表演考试。25号考生考完之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30号考生跳过其他人直接上场了。一曲蒙古族舞蹈跳罢,表现平平。评委面面相觑:“这是26号吗?为什么基本功和个人表演相差这么悬殊?”很快,26号考生入场,一举一动都透着强烈的感染力,表演如行云流水,气场十足。评委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外形身体等自然条件好、基本功和舞蹈表现力都很过硬的好苗子不容易找。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艺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很有天赋的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受到正规、严格的训练,加上文化课成绩不高,在‘艺考’中很难崭露头角。”苏自红说。
在表演方面,考生表演同质化现象也让专家们很是担忧。“艺校学生理当学会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几大民族舞,此外还应当对本地有特色的舞蹈有所涉猎。但考场上,男生扎堆跳蒙古族舞、女生跳傣族舞的场景不断。有些甚至就是直接照搬“桃李杯”等舞蹈比赛的作品。”对于这一现象,三试评委、民大舞蹈学院教授慈仁桑姆认为,受欢迎的舞蹈作品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表演风格的作品,考生最好量身定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舞蹈,展现自己最为闪亮的一面,而不仅仅是模仿。
近年来,随着“艺考 ”的兴起,中专艺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由于数量众多,难免泥沙俱下,生源质量不稳定,良将难求。“我们上艺校时,入学还要量臂长、腿长,严格挑选外形和身体条件。现在,一些民办艺校为了牟利,招生把关不严,教学质量不过关,造成生源质量的不稳定。”慈仁桑姆感慨地说。
中央民族大学原来曾经设立过中专,2003年以后,由于政策调整而取消了。“12至17岁是训练舞蹈演员的关键时期,中专取消后,我们在高考人才培养和选拔时就有些被动。如果能够恢复中专,在这一阶段从外形身体入手,对学生严格培养,我想对于提高学院的整体素质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会关注和重视这一问题。”苏自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