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经典的敬畏,英国编剧态度谨慎,俄观众在乎忠实原,欧洲人改编名著很慎重。经典电影《乱世佳人》改编自长篇巨著《飘》,图为其剧照。俄罗斯文学和影视评论界专家在谈及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时则普遍持不乐观的态度。英国的导演和编剧们也会将年代久远的名著同当今现实相结合,或者直接改编成现代故事。
国内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的热播引发民众对名著改编成影视剧的热议。究竟是该忠实原著,还是戏说?或者在原著基础上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改编?关于这些,各国影视界究竟有什么做法?他们对此意见如何呢?
俄观众在乎忠实原
在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就有把享誉世界的本国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的传统。比如国内观众非常熟悉的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近些年,俄罗斯又翻拍了很多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形成了一股热潮。
面对如此众多的影视改编作品,俄罗斯普通观众最关心的仍是电影或电视剧在多大程度上忠实于原著。他们认为,成功的改编就是大部分内容和思想忠实于原著,使得观众在看完之后感觉同看书留下的印象相差不多。
相比普通观众,俄罗斯文学和影视评论界专家在谈及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时则普遍持不乐观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并不反对改编名著,但是指出了很多不足。他们认为,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身是一种高难度的阅读和理解过程,而现在很多编剧和导演改编文学名著很多是出于商业目的。专家建议编剧和导演在改编之前应先深入到文学作品中去,尽量理解作家的真正意图。
此外,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士则完全反对把文学名著搬上银幕,同时拒绝观看任何改编的影视作品。他们认为,文学作品本身已经足够,改编成影视作品纯属画蛇添足。阅读作为俄罗斯人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下去。但是现在大量文学名著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导致人们更多的通过银幕接触文学作品,而不是阅读作品本身。
然而唯一可以使这些文学领域人士得到安慰的是,文学名著改编剧往往会激发人们去阅读作品本身。例如2004年《白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上映就带动了原著作品在莫斯科的销量上升了几倍之多。
英国编剧态度谨慎
英国作家为世界贡献了许多经典名著。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诸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包括《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等在内的作品多次被改编,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与《呼啸山庄》、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等也不止一次被搬上银幕。此外,一些作家撰写的侦探、悬疑类小说也为电视剧提供了素材。
英国的导演和编剧们对改编名著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大多忠于原著,这不仅是因为英国有着挑剔的观众和评论人士,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经典的敬畏和尊重。这种态度也造就了诸多根据名著改编的经典影视作品。远的如1948年由英国著名导演劳伦斯·奥利弗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该片囊括当年4项奥斯卡大奖,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近的如2005年英国导演莱特执导的《傲慢与偏见》,该片获得4项奥斯卡提名。
当然,英国的导演和编剧们也会将年代久远的名著同当今现实相结合,或者直接改编成现代故事。英国广播公司2005年出品了一套名为《莎士比亚重现》的电视作品,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成现代故事。这部剧中插播了很多原著的经典台词和十四行诗的精华,观众能从中领略莎翁原著的风采,赢得了观众和评论人士的较高肯定。